发布日期:2016-09-14 10:13:20 访问次数:1592
在原始社会,人们用纹身、纹面来进行装饰。自从有了麻布、毛纺织品、丝织品,有了衣服,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。据《尚书》记载,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"衣画而裳绣"。在先秦文献中有用朱砂涂染丝线,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绣朱红的花纹的记载及所谓"素衣朱绣"、"衮衣绣裳"、"黻衣绣裳"之说。在当时既有绣画并用,也有先绣纹形后填彩做法。
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,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,也称辫子绣,锁绣。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,有对凤、对龙纹绣、飞凤纹绣、龙凤虎纹绣禅衣等,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,并且不加画填彩,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。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,有明确的几何布局,大量运用了花草纹、鸟纹、龙纹、兽纹,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,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,穿插蟠叠,刺绣形象细长清晰,留白较多,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。《对凤对龙纹绣浅绢面衾》衾为长方形。衾面是对凤对龙绣浅黄绢,共五幅,各幅花纹错位排列,各幅拼缝处镶有横向连接组织绦。花纹由八组左右对称的龙凤组成。
汉代的刺绣应用更广泛,贵族、富商多以丝织刺绣品作服装和礼物,社会需求大增。汉代王充《论衡》记有"齐郡世刺绣,恒女无不能",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。汉代刺绣的针法,主要是运用辫子绣,它是以丝线圈套连接而成的,可以单向锁绣表现轮廓,也可以圈排、并排锁绣成面饰。这种针法圈套浮线短,所以它坚实耐用,是实用型的主要针法。辫子绣以长寿绣、信期绣、乘云绣为代表,表现龙纹与云纹、凤纹与云结合。它在汉代一直占着主导地位。
唐代刺绣应用很广,针法也有新的发展。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,做工精巧,色彩华美,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。如李白诗"翡翠黄金缕,绣成歌舞衣"、白居易诗"红楼富家女,金缕刺罗襦"等,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,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,为宗教服务。唐代刺绣的针法,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,还采用了平绣、打点绣、纭裥绣等多种针法。纭裥绣又称退晕绣,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。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,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,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。
唐、宋刺绣已分化为欣赏性刺绣和实用性刺绣两大类。这两类都各自发展着,欣赏性绣类,由宗教题材转向仿摹古人书画,追求写实、笔意和风韵;实用性绣类,则广泛适应当时人们生活方式和使用要求,力求有装饰效果。
北宋前期实用性刺绣技艺发展迅速,这一时期,刺绣品的种类繁多,针法丰富,图案题材广泛,。品种有佩绶、香囊、荷包、衣衫;针法有辫子绣、齐针、戗针、接针、打籽、钉金、施毛针、铺针、贴绣等等;图案纹样以写实的花草为主,萃集四季开放的花卉,将芍药、马兰、秋海棠、月季、茶花、桃花、梨花、牡丹、菊花等花的纹样组成花边纹样,这种风格,对于明清两代的工艺美术有很大的影响。北宋后期,宋徽宗崇宁年间(1102~1106)在皇家画院设绣画专科,招募民间绣工300人,生产宫廷日用品和欣赏品。因受画院影响,"绣画"、"绣书法"流行成风。欣赏性绣画,要求融会书画神韵,需具备很高的艺术修养,因而这些绣品往往出自名门闺秀,有闺阁绣之称。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,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,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,被用于制作佛像,经卷,幡幢,僧帽,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《刺绣密集金刚像》为其代表,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。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,除各种针法外,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。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,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,富有立体感。
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突出。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,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,以几何纹为主,或配以铺绒主花。洒线绣是纳线的前身,属北方绣种,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后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为例,它用三股线、绒线、捻线、包梗线、孔雀羽线、花夹线6种线、12种针法制成,是明代刺绣的精品。属北方绣系的还有山东鲁绣、衣线绣和辑线绣。顾绣作为明代南绣的代表,影响很大。明嘉靖时,有进士顾名世,居住在上海露香园。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,因称为"顾绣"。其住地为露香园,所以又称为"露香园绣"。各地出售刺绣的店铺,也常以顾绣为标榜,称为顾绣庄。顾绣弟子有男有女,分布各地,特别集中于在江苏、四川、湖南、广东等,对今后发展的四大名绣影响极大。
顾绣的工艺特色在于摹绣古今名人书画,在《顾绣考》中称"其擘丝细过于发,而针如毫,配色则也有秘传,故能染点成文,不仅翎毛花卉巧夺天工,而山水人物无不逼肖活现"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顾绣八仙庆寿挂屏》12幅,其中有王母乘彩凤图,采用画后再绣,云纹以花青、赭石勾染,绣画结合,以追求原画稿效果。顾绣针法丰富,针法丝理与书画六法画理巧妙融合,既充分表现古人名迹的精神,又使刺绣针法表现出艺术形象的肌理。针法多用擞和针、滚针、网绣等,继承了唐宋以来的针法,根据物象的具体需要,灵活运用,因而绣品细腻逼真。至明末清初,手工业商品生产发展起来,江南刺绣服装,刺绣品生产极为繁荣。由于刺绣工艺的发展,清代已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,发展成为刺绣工艺的不同体系,有苏绣、湘绣、蜀绣、粤绣、京绣、鲁绣、瓯绣、汴绣……。各地民间刺绣,也各有特色,如山西民间刺绣,合肥挑花等等。各民族都有刺绣,除了汉族刺绣外,还有海南岛黎族刺绣、苗族刺绣、维吾尔刺绣等等。近代刺绣艺术家沈寿,不但绣艺高超,还分类整理历代刺绣针法,继承顾绣、苏绣传统技艺,并引用西方素描、油画、摄影的表现方法,创造散针、旋针、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虚实。她绣制的意大利帝王肖像,在意大利都朗世界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会展出,获世界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。
1911她在年天津开设自立女工传习所,传授绣艺,组办女子师范学校传习所,培养专业人才,晚年病中写成《雪宧绣谱》,总结我国自唐宋画绣、明代顾绣以及她的美术绣所刺绣针法,为我国刺绣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上一信息:四川东方神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
下一信息:四川蜀绣神韵